科技强国建设扎实推进(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)-快3大小单双平台

累计建成基站近400万个,5g移动电话用户达9.5亿户,建成全球规模最大、技术领先的5g网络,用户普及率超过60%——这是中国5g发展的速度;

标准必要专利声明量全球占比达42%,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文稿超过16万篇——这是中国5g创新的高度;

从珠穆朗玛峰海拔6500米前进营地到新疆塔里木油田万米深井,一座座5g基站跨越山河、联通广袤天地——这是中国5g覆盖的广度;

数字工厂、智能矿山、远程医疗、线上课堂,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七成以上用上了5g——这是中国5g应用的深度……

5g助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,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,也折射出我国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巨大成就。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,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。”

科技兴则民族兴,科技强则国家强。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、发生历史性变革,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,建设科技强国的基础更加坚实。

基础前沿领域重大原创成果持续涌现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加强基础研究,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,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。”

基础研究的地基打得牢,科技事业大厦才能建得高。

把一篇23页的数学论文转化为全球领先的5g技术,需要付出多少努力?华为给出的答案是:超过1万人奋斗15年。

坚持创新耕耘,华为把基础研究成果变成技术和标准,掌握了大规模天线阵列、全息波束赋形、网络切片等关键技术,研制出世界领先的产品。

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。如今,华为每年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在200亿元以上,在全球建立了26个研发能力中心,拥有700多位数学家、800多位物理学家、120多位化学家,基础研究各领域专家达到6000多人。

根深才能叶茂,源远方能流长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坚持“四个面向”,持续加强基础研究,为创新发展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和技术源头供给。2023年,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增长9.3%,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连续5年超过6%。

新时代以来,我国科研人员在基础前沿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:“中国天眼”等大国重器接连取得世界级发现,化学小分子诱导人体细胞实现重编程,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实现“技术造物”……科技事业大厦的底座日益夯实,国家科技创新的底蕴和后劲更加充实。

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不断提升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要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,更好发挥政府各方面作用,调动产学研各环节的积极性,形成共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工作格局。”

当全球5g定义还处在“十字路口”时,对于“5g是什么?它的愿景、需求、网络体系架构什么样”等问题,中国科技人员已做了深入研究。

2013年2月,依托“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”国家科技重大专项,我国成立了由产学研用各方组成的5g推进组(imt—2020推进组),承担起推动5g技术研发、验证技术方案、支撑国际标准制定的重要使命。

“我们持续开展关键技术征集与评估,9个指标中有8个被纳入国际标准,为全球统一5g标准提供了有力支撑。”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说。

5g研发攻关过程中,我国不仅攻克大规模天线等基础技术,还在网络架构、灵活空口等系统设计方面实现了主导,为5g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;以华为、中兴为代表的厂商在加快自身技术创新的同时,带动上下游厂商攻克一系列技术和产业化难关,推动网络、基站、芯片、器件、终端等产品加速成熟。

“以应用带动系统,以系统带动设备,以设备带动终端,以终端带动芯片,把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串联了起来,实现了从算法、关键技术、标准、产品到应用的全链条多项关键技术的突破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说。

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,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。我们要建成的科技强国,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之一就是“拥有强大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,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”。

近年来,通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我国铸就了一批“国之重器”:白鹤滩水电站全力运转;伶仃洋上,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正式开通;集成电路、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;自主研制15兆瓦重型燃气轮机总装下线;国产大飞机顺利交付运营……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、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科技成果从图纸变为现实,描画出科技创新活力奔涌的时代图景。

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,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。”

清晨,一架无人机从浙江舟山的渔船上起飞,1小时后就将上百斤重的鲜活海鱼运送到上海。通过多频协同、低空覆盖优化等手段,5g网络覆盖这条上百公里的低空物流航线,对无人机的高度、位置、轨迹动态等进行实时感知、精准监测,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通信保障。

从“建得好”到“用得好”,5g不仅成为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,更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性、引领性产业,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。

自动化生产线上,5g带来稳定的无线连接,使机械臂运行更快更稳;5g的大带宽和低时延等特点,使远程手术更加精准;自动驾驶示范区内,5g让车、路、网实现高度协同;4k/8k超清视频等应用不断丰富,点亮智慧新生活……5g与各行各业互联深度融合,“一业带百业”的作用不断彰显。

放眼今天的中国,高性能装备、智能机器人等,有力推动着产业转型升级;一批水稻、小麦、玉米新品种创制成功,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历史性地超越火电,支撑发展和保障安全的创新战略格局不断形成……2013年至2023年,我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8.7%、10.3%,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,未来产业谋篇布局,以高科技、高效能、高质量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。

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,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,鼓足干劲、团结奋斗,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必将再创辉煌,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科技支撑。

来源:人民日报

网站地图